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17:44:53
而镜计划的双曲面镜系统将置于温室之中保护,以免受到沙漠环境的摧残,温室的玻璃则有自动清洁系统定时清除沙尘堆积。
德国光伏发电开发运营商IBC Solar于7月8日宣布,在匈牙利开始了输出功率18.5MW光伏电站的建设。该电站的技术开发、设备采购和建设,由IBC Solar的奥地利子公司IBC Solar Austria与罗马尼亚EnergoBit集团和匈牙利Wire-Vill Energetics共同承担。
将在面积为30公顷的土地上,设置7.248万张太阳能电池板和10台光伏逆变器(PCS)投入运转后的年发电量预计相当于匈牙利约1000户普通家庭的用电量。两电站的运营商均为Matrai Kraftwerk,是德国电力公司RWE出资50%的企业。将在面积为30公顷的土地上,设置7.248万张太阳能电池板和10台光伏逆变器(PCS)。发电站预定8月竣工,完成后将实施为期6周的试运转。
建设地比周围地面高出70m,建设资材和发电设备的运输成为课题。为此新修了建道路使运输畅通。以往开发商在考察土地时,通常有着一套标准,第一要光照资源好,第二要稳定的土地使用权,第三要有便利的并网或就地消纳条件,第四要有良好的交通运输和施工条件。
也正因如此,各组件厂商开始不断强化高效组件的投入,以便在未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对土地(屋顶)利用效率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产业政策从2013年开始就大力鼓励高效电池组件的生产与应用。虽说租金不会影响初始投资,但却会抬高运营成本,也就会直接影响到电站利润。同样安装1MW的组件阵列,所需要的单晶组件数量比多晶少7.8%,直接减少了7.8%的土地占用,同时节约了等比例的支架、电缆和施工费用,因而在保证同等投资成本的条件下,单晶275W组件比多晶255W组件有了0.1-0.15元的溢价空间。
单晶组件选取无晶界、低杂质的完美硅晶片,功率上升空间显著高于多晶组件。在未来土地资源更加紧缺的情况下,高效组件将具有更大的溢价优势,对于那些期望在有限屋顶面积上保证最大发电量的分布式项目,高效组件的优势也就更加明显。
据相关单位预计,到2015年底,国内可批量供应的多晶组件功率最大为260W,而单晶组件批量生产功率却可达到290W,单晶相对多晶的土地利用效率提高达11.8%,在两者价差不断缩小的趋势下,单晶将会被更多的选择,组件厂商扩大单晶供应能力就成为必然之选。近日国内主流电力媒体报道,青海光伏并网发电量位居全国第一。未来的几年,能取得的优质土地数量很难预知,因而土地的储备能否满足投资规划目标将成为影响电站开发商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因而毋庸置疑,对电站投资者来说,选择高效组件,可以在同等单位投资成本下实现更多的安装容量,也就能实现最优的单位土地成本。
土地面积是有限的,电站开发商就要尽可能提高装机容量,因而在光伏组件的选择上就要选取高效率的光伏组件阿特斯2015年设定的研发方向是使产品具有更高功率、更高的可靠性、更好的经济性和使用便利性,2016将试产310W高效组件,并计划于2017年用于商业推广;晶澳在2015年将其P型单晶电池(PERCIUM)产能从2014年的80MW提高到400MW;乐叶光伏已经有能力向其客户规模化供应满足领跑者计划要求的光伏组件。在过去2年间,我国不断提高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标准,甚至对符合领跑者计划的高效组件应用不设规模限定,一方面来说是为了从技术角度保证我国光伏产业的领先地位,另外层面上看也是契合土地利用效率的必然要求。近日国内主流电力媒体报道,青海光伏并网发电量位居全国第一。
伴随光伏产业技术进步,近年来投资成本持续下降,单位建设投资从过去两年的10-11元/瓦下降到目前7元/瓦左右,光伏设备、建材、工程成本已经十分透明,且成本下降趋势清晰可见。在未来土地资源更加紧缺的情况下,高效组件将具有更大的溢价优势,对于那些期望在有限屋顶面积上保证最大发电量的分布式项目,高效组件的优势也就更加明显。
国外市场方面,高效单晶的发展更是迅猛:LG电子斥资1.45亿美元大手笔扩产N型单晶电池和组件产量;SolarWorld过去1年单晶组件销量增长55%,在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均取得不俗业绩;全球最大的薄膜电池厂商FirstSolar高效单晶组件生产线年内正式投产;马斯克筹划未来5年将单晶组件产能由1GW提升到20GW;随着日本光伏发电投资从大面积系统转向屋顶系统,松下2015财年将日本本土HIT电池产量计划由600MW提升至750MW;日本顶级多晶电池制造商京瓷也从2014年开始大幅提高单晶电池供应。单晶组件选取无晶界、低杂质的完美硅晶片,功率上升空间显著高于多晶组件。
符合条件的优质土地资源理所当然十分紧缺,大多数电站的用地是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租金也就水涨船高,即便荒漠、滩涂等土地也不例外。因而毋庸置疑,对电站投资者来说,选择高效组件,可以在同等单位投资成本下实现更多的安装容量,也就能实现最优的单位土地成本。然而伴随土地成本增长,电站投资者的收益预期提升空间受到了限制。也正因如此,各组件厂商开始不断强化高效组件的投入,以便在未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对土地(屋顶)利用效率的要求。虽说租金不会影响初始投资,但却会抬高运营成本,也就会直接影响到电站利润。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中国就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市场容量快速增长,青海作为日照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自然成为光伏投资者最青睐的地区。
据相关单位预计,到2015年底,国内可批量供应的多晶组件功率最大为260W,而单晶组件批量生产功率却可达到290W,单晶相对多晶的土地利用效率提高达11.8%,在两者价差不断缩小的趋势下,单晶将会被更多的选择,组件厂商扩大单晶供应能力就成为必然之选。以往开发商在考察土地时,通常有着一套标准,第一要光照资源好,第二要稳定的土地使用权,第三要有便利的并网或就地消纳条件,第四要有良好的交通运输和施工条件。
日前,国内某顶级新能源工程设计院就明确指出,土地是目前唯一不透明的成本。未来的几年,能取得的优质土地数量很难预知,因而土地的储备能否满足投资规划目标将成为影响电站开发商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我国产业政策从2013年开始就大力鼓励高效电池组件的生产与应用。目前国内主流的光伏组件长宽规格通常是1950mm991mm,能够实现批量供应的高功率组件有多晶255W、单晶275W两种规格。
土地面积是有限的,电站开发商就要尽可能提高装机容量,因而在光伏组件的选择上就要选取高效率的光伏组件。同样安装1MW的组件阵列,所需要的单晶组件数量比多晶少7.8%,直接减少了7.8%的土地占用,同时节约了等比例的支架、电缆和施工费用,因而在保证同等投资成本的条件下,单晶275W组件比多晶255W组件有了0.1-0.15元的溢价空间2、进口来源其中来至德国的进口量为3402吨,来至美国的进口量为2406吨,来至韩国的进口量为4027吨,来至日本的进口量为39吨,来至挪威的进口量为199吨,来至马来西亚的进口量为291吨,来至台湾的进口量为711吨。从协鑫方面了解到,协鑫5月份由韩国进口多晶硅50吨,价格是15美元/公斤,价格低于国产多晶硅价格。
其中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量为2811吨,环比下降20.35%,同比上涨104.7%。其中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量为3683吨,环比下降22.51%,同比上涨240.7%。
一季度累计进口多晶硅27164吨,同比增加26.5%。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量为2903吨,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方式进口量130吨。
其中从韩国进口多晶硅量达到4224吨,从美国进口多晶硅1572吨。4月2015年4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10897吨,在上月破万吨的基础上环比再增加5.8%,在光伏用料的传统淡季,今年1-4月份累计进口高达38061吨,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了29.4%。
5月1、进口量5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11085吨,进口数量又创历史新高,环比上涨1.73%,同比上涨59.52%。从德国进口多晶硅量增加至2938吨。小结1-5月份累计进口均价为19.75美元/千克,同比下滑8.8%。同时来自美、韩、德三国多晶硅为了占据中国市场,价格已经从去年4月份的22.51美元/千克降到今年4月份的19.67美元/千克,降幅达到12.6%,其中韩国多晶硅价格更是低至17.07美元/千克,进一步拉低国内市场价格,造成国内多晶硅企业库存高企,亏损面扩大。
1月多晶硅进口加权平均价格为21美元/公斤,环比上月上涨10.53%。2月份多晶硅进口加权平均价格为19美元/公斤,环比上月下降9.52%3月2015年3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10297吨,环比大幅增加36.2%。
来至德国的多晶硅进口主流价格在19-21.33美金/公斤。来至德国的多晶硅进口主流价格在18-22美金/公斤。
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量为3900吨,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方式进口量262吨。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数量环比上涨24.32%约763吨。
发表评论
留言: